《寂一也地。寶島之身》即興藝術共融場 2025-01-22T09:46:00+00:00

Project Description

《寂一也地。寶島之身》即興藝術共融場
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案

※關於寂一也地的方法與精神:
我們處在似乎世界紛亂的野地裡,尋找回歸身心安放的道路,透過禪法、心理學與即興藝術的方法,去發現心靈變化萬千的野性!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這野性能夠指引我們如何找到「路」,讓我們時時能夠休憩安放、流動;當你學會與它共頻,也會提升生命的質地,並誘發創造的樂趣。

※關於即興肢體藝術:
學習即興藝術的本質是關於如何傾聽,在傾聽身心與互動的場域中,如何自在地抵達現場,與當下的共感連結;於是,如何活出「更有能量的自己」與「創造友善連結的社群」,是我們研發與分享工作坊中最重要的使命與意義。

「接地氣。寶島之身」即興藝術共融場

※主題:
人口老化,少子化,在文化與社會的快速變遷之下,各種移居與獨居的處境是當代分裂感強烈與孤獨脆弱的心靈議題,我們在這場共融的社會藝術裡,透過實際的實作行動,藉由即興藝術的範疇整合舞蹈肢體、社會藝術、心理對話等專業實踐的工作者,在每場三小時的規劃裡,透過世代共同的學習,特別是即興藝術的特質,是關於當下的選擇,藉由打開五感調頻的梳理,學習身與心的放鬆,在學習中產生幸福感。

在學習即興藝術的方法中,體驗身體力學的應用與肢體的表述,並能重新藉由身體感知的開發,進而連結心靈層面的體驗以及體悟!也能活化於日常生活中肢體表達的新語言。
在「接地氣。寶島之身」即興藝術共融場裡相互學習,在互助的相互學習裡自然建立團體凝聚力,也能自然產生彼此面對生命不同階段中的理解與尊重。

在藝術方法裡破框哲思,面對老化與孤獨感的議題,得以在表演藝術的抒發與探問中,重視身心安放,打造友善社群是本活動主題對於人類幸福與生態變遷的重要關注。
藉由社會藝術的提倡,人人都是社會藝術家,每一個人都是社會重要的參與者!

※精神:
我們位處於地瓜型的番薯寶島,有著豐盛的自然地景與多元物種,哪裡有土地哪裡就有靈魂療癒的力量。工作坊練習如何在行、住、坐、臥中扎根放鬆,這是一場與土地接軌且透過即興藝術的行動,身體本是一個自然,學習回歸身體自然與生態情懷之間的啟蒙,覺察與感知的動態練習。透過團體共融共學的方式開啟最內在的個人聲音與團體力量。

時間在社會運作中快速流轉,我們面對生命未知的恐懼無所不在,隨著生命旅程行進,我們一點一滴為自己加重了包袱,這個包袱滿載著各種對生命理解的看法,學習打開頻道,即興本身就是在練習處在未知的能力。而疏離感與孤獨感成為每扇門窗背後的風景,在即興藝術的學習中,我們學習著這個神聖的不安,容許未知開啟我們的直覺與選擇,每一個生命風景在恆常的時間軸裡變換(幻?)風景,期盼透過公共藝術社群連結的力量本質召喚(煥?)共種世代與族群,學習定靜與行動中創意的展現,讓藝術讓舞蹈能活用出個廣大的理解與應用,讓我們都能成為社會藝術家!敬邀各種世代與族群,重返在這個土地的祝福與滋養。

透過讓我們回歸身心輕盈空曠之處,在自我關照中放鬆與細緻化感官,從而體會行、走、坐、臥,都是一首首美麗又豐盛的詩篇。允許身體在真實而當下的時空中行動,透過身體即興與聲音拋接,重啟生命的流動感,甦醒與抒發內在感受,體會生命的善意。同時在即興藝術的鍛鍊中迎向未知,讓每一個行動都成為創造力的旅程。

【活動安排】
7次課程3次彩排1場演出,每一場由四至五位協助20位參與者。

【課程方法】
1.回到即興藝術的方法,練習身心回歸,自我觀照的能力,讓個人的感知,可以放鬆抒發,透過肢體流動,與音聲間的傳遞,重啟甦醒內在安靜與流動的能量。
2.容許回到身體五感真實的時間,讓每一個步伐與呼吸都能擁有一種安定與清晰的力量。
3.身心學:呼吸、放鬆、覺察與感知的動態練習;
4.身體意識:即興、肢體開發及舞蹈的運用;
5.美感體驗:藝術、創意學及哲學的對話;
6.整合:個人與社群之間的凝聚透過工作坊與展演提升人與場域之間的理解 。
7.演出:體驗並學習表演藝術演出中的合作,與創意展現。

【對話回饋與紀錄】
在每一場課程皆安排學習反思與回饋對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