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ject Description
2022《寂一也地●開啟最內在》即興藝術研究會
屏東場/柚園。微棲所
與萬物平起平坐,重返感官的變化與臨在。
【森】
回歸身體的動物性,與萬物平起平坐,重返感官的變化與臨在。
從日常、從行、走、坐臥裡,找出聲音由內而外、由外而內的轉化,感受臨界點生動精彩的變化律動~療癒從釋放中的留白開始。嘗試在流動空氣中,用身體舞動環境週遭的聲響,回到最原始的聲音探索。
【場】
溫柔的扎根感,誘發肢體中軸的力量,透過團體互動與支持性的學習歷程,探問「獨特與群體」的存有,在感知中一起共創「共感的體悟」。
【律】
我們需要故事。
學習著即興顯化的清明與力量,探討音聲與日常之間的敘事與張力;於是在當下創作與創造,從身體出發找到每一個當下最確切的滋味與幸福。
【行】
應用動禪的心法「身在哪裡,心在哪裡;清楚放鬆,全身放鬆」,結合身心學回歸自我觀照的練習,直接地體驗圓滿與放鬆的當下,並以即興藝術與場域哲思的氛圍展開共學的樂趣,創造由內而外的身心體悟與場域理解。
【場域展演與對話討論】
即興藝術中的生活與貼近生活的層面,我們透過組織、連結、回憶與直覺,透過藝術歷程性的鍛鍊,我們轉化日常成為一種力量與儀式性的展現。我們之所以能有感、願意有感、可以有感,是因為「不害怕」自由帶給我們力量。
最後揉合「無為而為」即興藝術的最高層次,鼓勵所有參與的研究夥伴們,共同發表微型的場域展演與對話討論。讓研究歷程中充滿清新自然、大膽冒險與驚喜,體驗這種和悅舒暢的簡單,令人無罣礙的感受,如同享受每一刻當下風景映照於心的甜美!
主持人【即興藝術家/黎美光】
www.mkl.tw
【黎美光。創意/心理。工作站】創意總監;「古舞團」團員,「舞蹈空間舞團」即興老師。
任教台北市立大學,並為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(The 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)駐村藝術家、臺北公共藝術節駐區藝術家、當代美術館駐校藝術家。曾參與義大利及希臘「國際即興舞蹈紀錄片」拍攝,並受邀至日本「i-Dance Japan International CI Festival」、韓國「AIAE接觸即興藝術節」、香港「i-Dance (HK)」、香港東邊藝術節、馬達加斯加國際舞蹈節、印度WDA國際舞蹈日、英國「Re-Orient Festival」、「小亞細亞舞蹈節」、美國大學舞蹈節,奧地利「International ChoreLab Austria演出。
近期受邀帶領工作坊:國立故宮博物院ICOM Kyoto、故宮x北明「與青銅器有約」即興舞蹈計畫、臺中國家歌劇院、國家兩廳院、朱銘美術館、北藝大美感教育計畫、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、國立歷史博物館、國際愛跳舞即興節、洄廊The Corridor等。
長期關注舞蹈創作與教學及跨領域等藝術之相關議題,1993年在英國開始接受身心學肢體療法訓練Feldenkrais Method、Alexander Technique,及進Craniosacral Resonance (頭薦骨共振技巧),並應用在舞蹈教學及創作上。
【即興藝術家/陳宜君】
高雄人,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,走跳戲劇、舞蹈、肢體、行為、即興演出現場,在劇場、野台、環境與場域間探索身體存在的價值。2015年返鄉高雄,與音樂家大恭成立<野漫空間>,並持續經驗、實驗及流浪演出,多以世界音樂、舞蹈即興等方式和空間及跨界對話,在當下的鍛鍊中如實覺察與選擇,在無常的信任裡創造與湧現。
【音樂家/大恭】
台灣迪吉里度(Didgeridoo)演奏家,「Didgeridoo Taiwan/野迪迪部落」平台發起人,擅長彈奏多種民族樂器、流行音樂樂器,合作藝人及錄製專輯眾多。 近年投入世界音樂與劇場音樂創作,並於高雄成立「野漫空間」生活平台分享世界音樂,推廣友善環境理念。
十多年前參與朋友的演出,
偶然遇見迪吉里度而迷戀至今,學習期間曾至澳洲深入當地體驗原住民文化,並前往法國研習與當地樂手進行交流。近年極力於推廣資源回收材料製作迪吉里杜,並受邀於教育機構授課,至醫療院所演講,參與無數國內、外音樂節及藝術節演出。
近期參與舞蹈電影「藍鵲」配樂獲選荷蘭國際舞蹈影像展、電影《In the Shadow》獲聖地牙哥電影獎最佳原創配樂聲望獎、個人創作專輯《A voice in the Chaos》入圍第31屆金曲獎|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。
個人專輯:《織夢》《在南國》《A voice in the Chaos》《Dance of the Four Seasons》
#野漫空間 https://reurl.cc/AOnVkp
#大恭專輯 https://reurl.cc/eOvR9R
【研究顧問/林茹鴻】
perennial-tree.org
長青木心理諮商所所長。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。